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老年人權益保護第三批典型案例
【法寶引證碼】CLI.3.5165652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老年人權益保護第三批典型案例
(2023年4月27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權益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秉h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關注養老問題,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將依法保護老年人權益作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
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回應人民關切,最高法發布第三批老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八個案例精選自全國各地法院報送的典型案件,既涉及贍養、繼承、居住權益保障等傳統領域,又涉及養老產業、消費欺詐等前沿熱點問題;既側重考慮老年人特殊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也注重對養老相關產業的規范和引導。這些案例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一是著眼居家養老、財產權益保護等民生問題,讓老年人能夠幸福安度晚年。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失能老人生活照顧、財產管理等成為困擾許多家庭的難題。被指定的監護人能否盡心盡力、依法履職,由誰來履行監督職能,更是實踐操作的堵點。在本次發布的趙甲、趙乙、趙丙申請指定監護人糾紛一案中,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監護人的同時要求其定期公示財產管理及監護情況,由近親屬共同監督,讓失能老人得到最有利監護。近年來,子女以“為父母好”為由監管掌控父母財產的情況時有出現。經濟上不自由,影響了老年人生活的便利程度及幸福感。在任某訴李某合同糾紛一案中,老人任某將其剩余存款交由其子李某保管并安排供自己養老使用,后任某提出從該存款中支取3000元用于生活,遭到李某拒絕。法院判決李某返還任某相關款項。該判決依法保護了老年人對財產的自由處分權,明確子女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老年人使用個人財產。
二是聚焦健康養老、消費欺詐等重點領域,凈化老年人生活環境。
平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身康體健對老年人來說,更是頭等大事。全面的醫療保障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支撐。目前,除我國社保體系承擔的老年人醫療費用外,商業保險機構針對老年人醫療、健康等需求推出多種保險產品,為老年人健康養老提供了更多選擇,特別是對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更有特殊意義。但有的保險產品投保門檻較低,而老年人多存在一些基礎病情況,容易產生糾紛隱患。在此次發布的李某訴某保險公司健康保險合同糾紛一案中,老年人李某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了老年防癌險,后因確診癌癥向保險公司索賠,該保險公司以老人曾患慢性支氣管炎未如實告知為由拒賠。該案判決明確,保險公司承保時未詢問相關情況,老年人對此不負有告知義務,不屬于投保人故意隱瞞,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付責任。該判決有力維護了患重大疾病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老有所安,同時也對保險公司在該領域業務存在的法律風險起到提示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老年群體消費正從“衣食住用行”等傳統消費逐漸向服務型消費拓展。部分企業關注到養生養老服務的商機,以提供療養服務、支付預訂金獲得會員資格和積分消費等名義吸引老年人簽訂養老合同,進行大額充值消費。在吳某訴某養老公司養老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中,某養老公司收到吳某定金后無法提供相應服務。法院在認定養老服務機構根本違約的同時,將涉嫌犯罪線索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打擊惡意誘導老年人養老消費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凈化養老產業,進一步引導和規范新興養老產業的發展。
三是弘揚孝親敬老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民族素有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傳統。老年人對舊有居所往往懷有多重情愫和美好回憶,對自身社交、就醫養老處所也有自己的現實考慮。在此次發布的呂某訴戴某排除妨害糾紛一案中,房屋為呂某父親生前所在單位的保障性住房,呂某父母購買后長期居住在該房屋內,為處分便利登記在呂某名下。呂某欲置換房屋以提高居住品質,但其母戴某已至耄耋之年,有在此頤養天年直至終老的意愿。判決明確家庭成員在老年人居所選擇上不能僅考慮自己便利以及自己對居住品質的理解,應尊重老年人的選擇,不應濫用民事權利排除老年人居住權益,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家庭是組成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子女贍養、夫妻扶助,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養老方式。敬老、養老、助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