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文物局發布5件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法寶引證碼】CLI.3.5164947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文物局發布5件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2023年4月21日)
目 錄
1.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長城行政公益訴訟案
2.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檢察院訴某石料加工有限公司侵害長城歷史風貌及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3.陜西省神木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遺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4.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清水營城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5.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大通段)行政公益訴訟案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長城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長城保護 一體化辦案 檢察長辦案 長效機制
【要 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針對長城本體點多面廣、涉及保護管理主體眾多等特點,省級人民檢察院發揮辦案主體、示范引領作用,統一、系統指揮三級檢察機關針對多處長城保護問題一體化辦案,加強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協同協作,促進依法全面履職,推動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基本案情】
甘肅境內的歷代長城總長度3654千米,居全國第二,其中明長城1738千米,為全國之首。2019年12月,有關媒體反映,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部分長城遺存成為當地居民的宅院墻、圈舍墻和人行道,有的長城墻體被村落和農田包圍,長城周邊環境未得到有效保護。
【調查和督促履職】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甘肅省院)經初步調查發現,轄區內涉及長城保護的問題點多面廣、違法情形復雜多樣,為統籌推動長城保護系列問題高效解決,甘肅省院于2020年6月23日將該案作為省院自辦案件立案辦理,成立由一把手檢察長擔任主辦檢察官,公益訴訟檢察部、檢察技術處、警務處等多部門人員組成的專案組,對省內跨11個市、州共計14地28處長城遺存進行了現場調查。專案組細化調查方案,采取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標準,分級、分類開展全面調查,省院對重點地區、重點問題進行現場調查,指導涉長城保護的各市、縣兩級檢察院配合專案組開展調查,走訪市縣鄉三級人民政府及負有文物保護監管職責的行政單位300余家,查明各單位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履職情況。調查中充分運用無人機、高清拍攝設備、衛星遙感圖像及大數據分析等設備和技術開展調查取證,提升調查質效。
經調查查明,近年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在加強長城保護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長城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等問題。不少緊鄰長城區域的農業、畜牧業生產活動危害長城安全。
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專案組審查認為,督促所在地市級人民政府依法履職更有利于區域內多處長城保護相關問題的統一協調解決。各級政府對文物保護負有主體責任,長城保護中的“硬骨頭”問題需要地市級政府不斷完善制度機制,采取有力措施推動長城保護。據此,專案組采取分級監督的模式,將重點難點問題列入省檢察院對地市級人民政府監督范圍;對于具體問題,能及時整改到位的,列入基層檢察院監督范圍。據此,甘肅省院與武威市人民政府、定西市人民政府進行磋商溝通,充分聽取意見后,于2020年8月12日、9月22日分別向兩個市級人民政府宣告送達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從長城保護范圍內耕地有序退出、消除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方案、加強保障措施建設等方面強化履職,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相關問題整改。甘肅省院在自辦案件基礎上,結合摸排掌握的個案線索,同步指導地方檢察機關向縣級政府、鄉鎮政府及相關行政機關共發出檢察建議55份,發揮檢察上下一體化機制,就長城保護開展系統、全面的公益訴訟監督。
相關單位收到檢察建議后,積極制定并落實整改措施。武威市人民政府專門設立了武威市長城文化保護研究院,在每個縣(區)設立長城文化保護站,專門從事長城保護工作;武威市文旅局下發了《武威市長城巡查檢查辦法》和《武威市長城保護存在問題整改方案》,細化任務推動整改落實。定西市人民政府制定印發了《關于〈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反饋定西長城保護存在問題的整改方案》,并將問題整改作為重點工作列入第四季度市政府履職管理督促考核,案件涉及的4個縣(區)政府分別制定了整改方案,對檢察建議書列明的具體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同時,全省從推進文物保護聯動機制、加大重點